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8)

时间:2021-11-23 23:54人气:来源: 社会学研究

这个村的产业被地方政府叫做“菜单式扶贫”,具体内容是“八种八养”。政府对八种农作物和八种畜禽制定了详细的补贴底限、标准和最高限额,贫困户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照单“点菜”。截至2020年7月,村里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外出务工及完全无劳动能力的10户外全部参加了“点菜”。贫困户王贵财家里只有自己和患病的老伴,他2017年从“菜单”里选择了养羊,当年就赚了1万元。但由于腿脚不便,又要照看病人,2018年改成了养牛。他用贷款+补贴的方式,第一年负债2.2万元,第二年净收入2000元,到2020年就收入1.6万元,养牛的效益迅速显露出来。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政府补贴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根据贫困户的情况有所调整。比如肉牛养殖补贴,最初的规定是只有当年新购置的牛才可以计数,“旧牛”不能享受每头1500元的补贴。贫困户资金缺乏,有些户就每年都卖旧牛、买新牛。2020年,政府做出调整,规定只要是基础母牛就能够年年获得补贴。这样产业发展不但做到了因地制宜,在村子里也做到了因“户”制宜。


国家与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对接”不仅表现在产业的经营中,还涉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或伦理层面。我们在案例中看到,农民会表现出一些比较“落后”的特征,比如缺乏契约精神、缺乏劳动纪律和责任意识、偷懒甚至偷东西,这些会被看成一种“精神贫困”。事实上,有些国际扶贫组织在中国的扶贫重点针对的就是农民的这些问题,甚至会把改造农民的思想和意识作为进行扶贫的前提条件(孙飞宇等,2016)。但这些“落后”的特征真的是农民的“精神贫困”吗?


在野竹村的案例中,农民偷盗的只是这个下乡企业种植园的桃子。在离种植园不远的地方,村支书自己也种了20亩同样的水蜜桃,就没有丢过一个。在有的学者研究的资本下乡种植玉米的案例中,农民也只是偷下乡企业的玉米,其他玉米谁也不会去动(徐宗阳,2017)。农民在外来资本的种植园中干活偷懒和不讲纪律,但是在各种帮工、换工以及本地有社会关系的雇佣劳动中则会尽心尽力。农民可能不是一个好“工人”,但是在家里可能是一个全力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好媳妇。农民不把与资本签过的订单合同当作一回事,但可能对朋友一诺千金。农民只是“内外有别”,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了不同的行动原则,这恰恰是一套高级的伦理原则,是建立在家庭本位之上、按照人伦关系向外拓展的行动伦理(周飞舟,2018)。农民一旦将其视为“内”,我们则会看到古嘉村那样零散而活跃的劳动组织形式;一旦将其视为“外”,我们则会看到野竹村那样看似整齐而实则无效的劳动组织形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农民改变和拓展其划分“内”与“外”的界限,而不是夷平或抹平这些内外的差别。


三、真心帮扶:国与家的交融


脱贫的“攻坚战”通过发展本地产业使留守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而“坚中之坚”则是一些即使有了产业也不能脱贫的人。这包括两部分农户,一部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依靠国家政策“兜底”,能够保证其政策性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另一部分是有劳动能力但是因为懒惰等原因陷入贫困的农户,政策语言称之为“发展动力不足”,这是比例最小的一类人,也是落在“最后面”的一类人。这类人的脱贫不但标志着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也显示出大国治理中最深层、最细微的人心交流过程。


河南省兰考县的度柴村位于黄河故道,土地盐碱度高,粮食长期低产。这个村共312户1298人,耕地面积998亩,人均不到1亩。由于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与山区的贫困村相比,度柴村农民有外出务工的传统。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0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7%,比山区村要低一些。2017年全村脱贫,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接近兰考县全县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度柴村之所以能迅速脱贫,除了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找到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即大棚蜜瓜种植,村民们称之为“甜蜜的事业”。从2016年到2020年,度柴村共建起了475个蜜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亩,建棚成本约1.4万元,年产两季蜜瓜。夫妻二人管理10个大棚,若尽量少雇工,则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蜜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作物,从每年2月育苗下种到11月收获,大棚里每隔几天就需要用工,打杈、吊蔓、打药等,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勤快、耐热就可以胜任,很适合妇女和老人打短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统筹安排下,村内形成了标准统一的短工市场,用工标准每小时7.5元,可以随来随去,不会耽误照顾家中的老弱病残。由于大棚很多,有零碎空闲时间的农民很容易找到务工机会。在我们看到的度柴村大棚合作社2019年的务工工资发放表中,在大棚里做零工得到收入的共有103人,其中贫困户有56人,非贫困户有47人,贫困户人均务工时间为81天,人均收入为4860元,非贫困户人均务工时间为55天,人均收入为3284元。两者对比,贫困户要比非贫困户多干一个月的大棚零工活,多1500元的务工收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社会学研究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