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4)

时间:2021-11-23 23:54人气:来源: 社会学研究

在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思想中,国家和农民关系最有代表性的论述出自《尚书》,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儒家的“仁政”理论可以用孟子的话表述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无论是封建制时期的邦国,还是郡县制时期的帝国,都以此为立国立朝之意识形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成为衡量国家兴衰、朝政清浊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仁政思想的核心是在邦民之间确立“家”的地位,作为邦本的“民”在仁政思想里多以“家”的形态出现,其基本内容就是使得人民百姓能够力田树桑以事父母、畜妻子、申孝弟,各养其家。国家和农民的关系被表述为国与家的关系,或者说家国关系。


家国关系强调的并不是两个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而是内外表里的关系,国家和农民在“家”的层面上有高度一致的关系。从民众的角度看,国家就是“家”的扩大,是以“家”为核心的人伦秩序的维护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国与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没有根本的冲突。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总结了三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梁漱溟,2005)。其第一句话指的是传统社会中民众的国家观念。所谓“社会人伦”,指的是以家庭或拟家庭为主的社会关系及其背后的伦理。人伦是否牢固,伦理是否昌明,就是国家政治是否清明的标志。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思想中,“孝”作为“德之本”,不仅构成了家的伦理基础,也构成了国家观念的基础。父慈子孝是家的伦理,“国”被看作“家”的扩大,“忠”被看作“孝”的扩大,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能被看作是真正忠君爱国的人。家给人足、伦理昌明的“家”组成的社会构成了国家和农民的一致目标。家国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关系:国家使百姓能够养家糊口,家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样的家庭组成的国家则会江山永固、繁荣昌盛。国家“立国为家”,人民“化家为国”,理想的家国关系就是“家国一体”。一方面,家国关系可以用家内关系来理解,农民是子民,国家就是父母,家国关系成为家内父子关系的推演和扩展。国家以父母的态度来对待农民,具有家长般的“无限责任”,视民如伤;农民则以子民心态来对待国家,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另一方面,家国关系又可以用“小家”和“大家”的关系来理解,百姓每个人先顾好“小家”,推己及人以贡献“大家”;国家作为“大家”,需要照顾好众多的“小家”,不能出现“无家可归”的人。


这种传统的家国关系和家国观念形成和发展于深厚悠久的中国历史之中,虽然经历了百年变迁,但仍然构成我们理解当代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所要考察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迁过程,鲜明地体现了传统的家国关系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和变化。对这种关系的经验考察也有助于我们摆脱过分依靠西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范式的弊端,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分析框架。


二、乡村产业:国家与农民的“对接”


从2018年到2020年,我们在全国连续三年开展了贫困村的典型调查,覆盖了中西部地区16个省的70个村,涉及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驻村帮扶等各方面,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脱贫攻坚的案例集。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这些贫困村的案例来展开。


在扶贫实践中,随着扶贫措施的开展,农民脱贫是有层次、有步骤的。总的来看,扶贫措施中见效最快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出务工就业。有些村庄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处偏远,道路不通而陷于贫困。政府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道路建设对这类村庄的脱贫一般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交通不仅解决了外部的资本、技术和市场进入的问题,也带动了本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就业。这个过程我们在大部分案例村庄都能看到,基础设施投入是脱贫攻坚的“开路先锋”,也是国家主导的脱贫模式的主要特点。从我们2020年对14个省的32个村庄调查来看,这些村庄在2016-2019年间共投入扶贫资金7.6亿元,村均2400万元。在这些投入中,基础设施类投入占40%,民生保障类投入占29%,生产增收类及其他投入占31%。在基础设施类投入中,通村道路的投入占58%,村均约550余万元,是占比最大的投入。但是,基础设施投入和外出务工就业对于脱贫的效果虽然最为明显,却并没有瞄准那些“困难户”。能够从设施和外出中受益的农户是那些家庭劳动力充足、有外出务工能力的农户,而脱贫的“困难户”多是那些无法外出的家庭。这些家庭仅有的劳动力或因为照顾老人、小孩,或因为疾病残疾而无法从政府的这些投入中获益,一般只能依靠家里的承包地种植粮食作物糊口。针对这个群体,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在村内发展产业,使这部分农户可以不用外出就能有活干、有钱挣。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社会学研究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