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取得突破

时间:2024-05-21人气:加载中...

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取得突破

沙地苜蓿干草增产超30%,节水超25%

“通过抽样检测,平均每平方米鲜草产量3.5公斤左右,保守估计第一茬苜蓿亩产干草超500公斤,相较于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新技术种植的沙地苜蓿干草增产超30%,节水超25%。”近日,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石河子大学教授张前兵激动地说。

5月9日,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里,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验收专家组正在测量苜蓿的株高。(摄影:牛斌)

5月9日,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和佳新村苜蓿试验田里,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验收专家组正在测量苜蓿的株高。(摄影:牛斌)

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沙漠面积大,沙地土质疏松,加之夏季高温、冬季低温起伏大等自然条件限制,苜蓿种植长期面临建植难度大、产量低、效益差等难题。如何利用好非耕地资源一直是农牧业探索的重点。

自治区“优质牧草高效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研项目于2022年1月由新疆农业大学牵头实施。该项目研发的优质牧草高效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采取小麦等一年生作物收获后的残茬保护苜蓿幼苗的种植模式,根据不同阶段苜蓿生长特点,用微喷灌溉和地下滴灌或半固定式喷灌方式,帮助苜蓿幼苗抵御风沙和高温侵袭,解决沙地苜蓿建植难题。同时,项目组研发出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混播建植、水肥一体优化施肥、林下苜蓿种植等6项技术,集成2套风沙地苜蓿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创制了沙地保水促生土壤改良剂、沙地苜蓿种植专用肥料产品,建成5000亩技术示范区。

和田地区种植苜蓿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当地畜牧业快速发展,饲草料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重要因素之一。该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解决饲草料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增收机会。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学习强国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学习强国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节日 根据 鼓励 城市 专线 投资 乡村 火龙 指南 日子 创新 公众 余吨 农业 消防 1 巴南 改良 集中 分享 植保 农村 何以 启用 农家 物种 首家 邯郸 年首 领跑 雷锋 返程 郊区 严禁 攻关 场所 轮作 制造 高院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