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解码万荣“美丽样本”

时间:2023-07-14 15:54人气:来源: 山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山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联系省情实际,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运城市万荣县从2016年谋划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经过2017年试点建设、2018年重点推进、2019年和2020年拓展扩面、2021年和2022年梯次再提升,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全域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明特色,走在了全国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县、山西省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并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央视联合摄制的党的二十大献礼专题片《脱贫之后再出发》作典型报道。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如今,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翻开了新画卷。

  蝉鸣夏至,风吹麦浪;河东大地,“丰景”如画。

2020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和2021年的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在万荣县接连举办,将这个曾是省定贫困县的农业县推向公众视野,也让更多的人开始知晓它的另一张名片——美丽乡村。

  知其美,更应知其何以美。

7年前,建设美丽乡村谋划之初,一道道必答题摆在干部群众面前:谁来带头干、怎么干?重点建什么、怎么建?钱从哪里来、怎么花?建成怎么管、咋管好……

1| 谁来带头干、怎么干——从“有面子”到“有里子”

6月16日下午,炎热退去些许。村口传来瓜贩叫卖声,万荣县庙前村村民王斌起身趿拉着拖鞋,循声出门买了西瓜回屋,享受着农村的惬意。“前些年做生意挣了点钱,在县城买了房子。以前村里不方便,也不咋回来住。”

2020年,破旧的庙前村实施整村搬迁,从小在村里长大的王斌积极响应,带头搬进了崭新的庙前村。这是一个移民新区,共105户,有两层小洋房,也有一层小宅院,粉墙黛瓦、街道宽敞、洁净整齐。“马桶、厨浴、空气能……村里啥都有,条件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王斌乐呵呵地说,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都不愿去县城住了。

  此时,20多公里外的南张乡东苏冯村,村民陈振红正忙着收拾小院,前几天刚给孩子办完婚事,墙上的“囍”字还很亮眼。“自从把旱厕换成水冲式马桶,再加上‘煤改电’,家里住着干净又舒服。”陈振红指着门外高兴地说,“你看,出门没几步就是俺村的广场,晚上还有灯光秀,可热闹啦!”

  和庙前村不同,东苏冯村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的。一进村子,道路两侧绿树红花相映,舞台、广场、儒学讲堂、约规园、公共厕所,甚至“天眼”设备都覆盖了全村角角落落,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村民们幸福感和安全感满满。

  万荣县共14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如果说东苏冯村和庙前村是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高配版”,那么,2017年第一批试点建设的13个村中的荣河镇周王村和裴庄镇寺后村算是“标配版”。

  周王村因种植油桃而远近闻名,当时商贩上门收桃子,因为路窄又烂,货车没法进村。村民们便把自家桃子摆在路边卖,不仅堵了路,还引发不少小摩擦。不仅路是如此,村里池塘成了臭水沟,但凡有个空地很快也变成了垃圾场……

  而在寺后村,曾经家家户户门前砌坡台,甚至在路边私自搭建旱厕,本就不宽敞的主干道更是没法走。旱厕、垃圾、污水,村民们似乎已经无奈地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面对此景,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外面的姑娘更是不愿意嫁进来。久而久之,寺后村成了“空心村”“光棍村”。

2017年底,经过污水治理、垃圾清运、路面硬化、绿植栽种……第一批完成改造的试点村“脱胎换骨”。周王村的臭池塘变成了小游园、垃圾场变成了公共停车场,LED路灯照亮了全村街巷,油桃也卖出了好价钱。寺后村的门台坡面全部拆除,路面宽敞了,污水、垃圾不见了,“光棍村”的帽子也摘了。

  这样实实在在的变化,很快出现在更多的村子里,村民们深切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便利。

“为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大拆大建、千篇一律堆‘盆景’,我们坚持分类型科学定位和分层次梯度提升。根据财力情况,分步实施,先从大家最急需的巷道硬化、地下排水、绿化提升、亮化照明等需求做起,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而逐步完善和提升。”万荣县委书记李永辉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建成的近200个美丽乡村,都有明确的建设定位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 重点建什么、怎么建——从“环境好”到“生活好”

  时间拨回到2016年,刚开始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时,到底重点建什么?怎么建?全县上下干部群众都犯了愁。

  事儿要办好,钱得花在刀刃上。万荣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说:“我们主张用绿化来提升村容村貌,绿化树栽好了,越长越大、越长越漂亮。现在万荣的多数农村,都能看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生态美景。”

“美丽乡村开始建设后,我们明确规定各村用在‘美化’上的钱不能超过5万元,并禁止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牌楼等面子工程。”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那么,哪些可以建,甚至要重点建呢?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农村长期以来的尴尬写照。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厕所、污水和垃圾治理位列重点任务前三。

  先“洗脸”后“化妆”,环境整治是关键。万荣县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乡村建设,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目的就是要让美丽乡村不仅“环境好”,还要“生活好”。

  万荣县是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污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的试点。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县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在南张乡建成,解决了周边4个村7000人的生活排污问题。而这样的污水处理站,目前全县已经建成运营21个,预计2024年底共建成42个,将惠及31万人。此外,县财政目前已投资2.5亿元,铺设下水管道75.3万米。与此同时,所有美丽乡村都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

  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决定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万荣县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持续完善党务、村务、服务、商务、医务等功能,让每个村都有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晾晒场、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截至目前,美丽乡村新建小游园192个,改扩建停车场145个,新建文体活动广场128座,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0个,新建、改建、提升医疗卫生所274处,形成了功能综合、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新格局。

  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的是党的宗旨、为民情怀。万荣县基于“持之以恒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的初心,结合实际制定了《万荣县美丽乡村建设测评标准》,把207个行政村精准定位成示范村、精品村、提升村三个类型。示范村是标杆样板,要打造特色亮点;精品村是初具雏形的,要整体提升服务功能;提升村是尚不完备的,要全面完成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最终实现分类建设、梯次提质、螺旋上升、整体美丽。

3| 钱从哪里来、怎么花——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从2013年开始,山西省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2018年,省财政厅专门印发通知,对成果显著的县(市、区)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各地争创美丽乡村。

  万荣县因农而兴,虽是农业大县,却是财政小县。所有村要实现“面子”“里子”一起美,光靠县级财政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怎么办?

  为此,万荣县探索建立了“多个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历年项目结余资金、部门同类专项资金和社会资本,建立“资金池”,并通过“各立其功、各负其责”的部门协调机制,把目标细化到每个项目,把任务具体到每个部门,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现“部门各炒一盘菜、全县共办一桌席”。

“过去财政资金使用多是‘撒胡椒面’,钱花出去了,效果却不明显。”万荣县财政局局长孙永安说,资金整合后,美丽乡村建设“钱不够用”的难题迎刃而解。7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亿元,群众自发改厕、改电、改水、改气投入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亿多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有了钱,该怎么花?万荣县创新提出“竞争性用财机制”,由财政部门牵头,每年举办一次全县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公开竞争立项答辩会,项目资金由“分着吃”变成“抢着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通过“村级申报—乡镇提名—现场踏勘—竞争演讲—综合评定”的程序,决定哪个村能干、哪个村先干。

  这种竞争性用财机制,核心在于公开竞争、比学赶超,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仅消除了以往争资金、跑项目、找门路的不正之风,而且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群众积极参与,干部有了动力,“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在这场“竞赛”中,村民代表现场质询“挑刺”,场外村民投票助力。存在村干部违法违纪、党组织涣散无力、村“两委”班子不团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均会被“一票否决”。第一年,13名村干部站到台上当众演讲,介绍本村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现状、具体工程项目及初步预算、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就规划设计、投入能力、长效机制等进行答辩。除了争取财政资金,村干部还要尽可能地撬动社会资本,自筹资金。从第二年开始,乡镇干部陆续登台演讲,被问到的问题也更具体。

  随着一批批美丽乡村陆续建成,一些不积极的村干部压力越来越大。有村民串亲戚回来后,隔三差五就上村干部家追问:“咱村啥时候也能建美丽乡村?”性子直的则撂下狠话:“你要是给咱村争取不下,明年就别干了!”

  据介绍,这种竞争性用财机制正是由万荣县最早提出实施,并被推广到全省范围。2020年,万荣县竞争性用财机制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评选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4| 建成怎么管、咋管好——从“一时美”到“一直美”

  已经建成的美丽乡村,怎样才能从“一时美”变成“一直美”?

  三分建,七分管。万荣县为此成立15个考评小组,每10天一次“明察暗访”,同时把各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主干作为考核对象,纳入绩效管理。通过探索实践,还形成了“四定”净路、“四专”清扫、“145”管绿的低成本、高效率管护机制。

  长效管护保障了村容村貌的“高颜值”,而农村的“持久美”离不开乡风文明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根基,这也是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万荣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通过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弘扬文化之魂,培育文明之风,厚植良善之治。依托网格排忧解难,依托民调会化解矛盾,依托巡防队守护平安,依托星级文明户创评倡扬正气,依托活跃在各村的乐善妈妈团群众文艺队倡树新风。

  一方面,突出党建引领、各方协同、分级负责,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汉薛镇四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墙上网格分布图清楚地标明了网格区域,以及网格长、网格员和党员的姓名,通过网格为村民排忧解难、优化服务。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在光华乡秦村,每家每户门楼前都嵌有一副不同内容的对联。这是村里的退休老校长樊丁有根据各家实际情况编写的。把老百姓的家风总结出来,引导、教化村民向善向上。在西村乡永利村,新建的乡村文化礼堂成了村里办婚宴的“指定场所”,桌椅厨具、电子屏全都免费使用,办婚宴能省一两万元,而且“不超过25桌、12个菜”的村规,也改掉了婚丧嫁娶攀比陋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

  建设美丽乡村,农业强、农民富是应有之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农村就有活力、有人气、有奔头。

  万荣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基础好、环境优、产业特色突出,是运城市粮、果、畜生产的重要基地。为了让村民留得住、过得好,万荣县因村制宜,积极发展粮食、苹果、香菇、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功能型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小米车间等各类实体经济项目68个,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00个,美丽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如今的万荣县,不仅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还是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推进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万荣县借此契机,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把李家大院、后土祠、黄汾湿地公园串点连线,形成沿黄美丽乡村的休闲农业循环圈和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带,农村变景点,农民靠风景挣钱;周王村油桃市场年均创收5万元;南景村桃花节7天吸引游客十余万人,带动周边8个乡镇创收17万元;贾村苹果主题乐园,增加农民收入,人均年收入增长10%以上……

  产业兴旺让集体经济和群众口袋都“鼓起来”,同时也解决了村里没钱干事的困境。公用电费不再分摊、日间照料幸福工程有了补贴、文化活动有了经费保障,村级公共服务投入形成长效机制。这样的良性循环,为美丽乡村“一直美”注入了持续动力。(王鹏)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山西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