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别让面子工程丢了面子

时间:2023-09-24 21:48人气: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秀凤

  自然资源部日前通报2023年督察执法发现的56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违法侵占耕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建设景观绿道等再次“榜上有名”。其实,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近几年自然资源部的相关通报中频繁出现。

  比如,2022年通报的67个耕地保护督察发现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中,13个为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和绿色通道问题;2021年通报的45个重大典型问题中,涉及侵占耕地挖湖造景问题17起;2020年通报的耕地保护重大问题典型案例中,包括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挖田造湖造景问题28个,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自然资源部在通报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有关情况时更指出:“2017年以来,有1368个城市景观公园、沿河沿湖绿化带、湖泊湿地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等人造工程未办理审批手续。”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签订“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但仍有部分地方顶风作案。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对建公园这件事的热情一直高涨,从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到街边的口袋公园,老百姓休闲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昔日的臭水沟、撂荒地、废弃矿坑等成功变身景观公园,不仅解决了棘手的环境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游憩之地,赢得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建公园这件事上跑偏,进而引发了新的问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无论到什么时候,粮食安全问题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前面提到的大肆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置耕地保护责任于不顾,问题被发现后,又不得不进行整改,变成了劳民伤财的“折腾工程”。

  又如,有的地方打着治污、灌溉、美丽乡村的旗号搞建设,挖渠引水,配套亭台楼阁。前不久,云南省剑川县因违法征地建设西湖公园被通报,当地回应称因缺乏进行水质提升的资金,只能以西湖公园名义立项。根据自然资源部的通报,截至2023年5月,当地已建成湿地水景、人工岛屿、停车场、道路、绿化景观等,共违法占地286亩,其中用于治污的面积有多大呢?如果一开始就坚持治污为主的目的,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弯路?

  再比如,有的地方宁可大规模举债,也要建公园。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甘肃省榆中县斥资9亿元建市民公园,结果6年也没建好,成了烂尾工程。值得关注的是,榆中县2019年刚刚脱贫,2022年的GDP还不足200亿元。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方面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当地政府却选择在郊区重金打造水景公园,因路途较远,县城居民也很少去游玩,可谓“中看不中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也有一些地方曲解了生态建设的含义,打着生态建设的名义,实际却在破坏生态。公园、绿道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之一,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有的地方观念存在偏差,为了追求公园的高大上,清理了原有的野花野草,用名贵树木取而代之,不仅破坏了原有自然生态,还带来了高额的维护成本。

  地方挖湖造景建公园,根子上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还是想建成一个“显眼”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未批先建、违规审批等问题屡禁不止,有的地方政府对此睁只眼闭只眼、默许纵容,甚至违规主导推动,是典型的“懂规矩却不守规矩”。虽然之前有过不少督察、通报、问责,但背后的经济利益、政绩光环诱惑实在太大,让一些人心存侥幸、顶风作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需要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破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以务实之举凝聚民心、赢得口碑。当前,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需求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更需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从群众需求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即便是要建设公园,也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如果过多考虑面子,忽视了真正的民生需求,最终可能会弄巧成拙,成为一个“丢面子工程”。(刘秀凤)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环境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