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成都市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筑牢生态质量根基

时间:2024-03-05 16:42人气: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

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统筹推进碳监测试点、智慧监测试点、生态监测、执法监测等工作,为加快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碳监测试点“有广度”。以RAMS-CMAQ模型为基础,初步构建集合卡尔曼四维变分(En4DVar)为方法的三层嵌套同化反演模型。编制《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示踪物(CO2、CH4、N2O和CO)连续监测系统性能测试方案》,进一步填补了温室气体监测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为建立温室气体监测业务体系迈出关键性一步。在全市建设8个高精度温室气体与气象要素协同监测站点,形成全面覆盖成都市区域的地面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同时运用卫星遥感解译、移动走航,建立常态化CO2/CH4浓度分析机制,初步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立体监测能力。

二是智慧监测试点“有速度”。推进“成都市智慧生态环境系统”研发工作,综合利用地面观测、空基遥感、移动巡护监测等科技手段,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建设。积极构建五大智慧应用场景,涵盖大气污染精准管控、水环境智能监管、医废全程监控、督察案件高效办理、应急事件快速处置,提升精细化管控能力。建立监测大数据一张网,实时采集环境质量、污染源、科研观测等7000余个点位数据,汇聚13个市级部门约338亿条生态环境数据,积极推动32亿余条数据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开放共享,并对9000余家涉气工业企业建立AI模型实时分析报警,并开展污染成因分析溯源,通过AI算法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联动周边污染源、上下游水质水文数据,实时发现问题。

三是生态监测工作“有深度”。按照“一中心、分系统、多站点”布局模式,构建覆盖森林、湿地、农田、城市等重要功能区的生态质量监测能力,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源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西岭雪山云华森林生态质量监测站、蒲江麟凤农业生态质量监测站和鲁家滩湿地玉河水生态质量监测站等4个生态质量综合站建设,建成紫坪铺水库龙池水生态质量监测站,并依托综合监测站布设100个样地样带,长期定位观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变化特征。采用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完成覆盖整个成都市的2023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矢量数据,结合地面监测数据,初步形成成都市生态质量指数测算能力。

四是执法监测“有力度”。建立环境监测、执法联动机制,针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双随机执法监测、信访投诉等监测工作,开展联合执法监测。近年来,承担全市涉及多要素、典型企业的执法监测,开展执法监测近300家,从工作量来看,占全市工作总量的40%左右。创新涉案监测报告技术审核机制,成立涉案监测报告审核领导小组,对所有涉及以环境监测报告作为行政处罚、行为违法依据的案件(处罚5万元以下的除外)开展行政执法案件监测专项技术审核工作,近年来,成都市处罚环境违法企业金额1.2亿元,以监测报告为支撑进行处罚的金额达到4000余万元,超过总金额的1/3。

五是科研工作“有进度”。编制完成《成都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参与完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烟气HCl、CO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四川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更新修订《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进一步完善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版图。近年来,共发表论文88篇,其中发表SCI 9篇;已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计量规范、1项行业标准和1项地方标准制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1项。(冯振)

供稿单位: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