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国人工育珠是如何起源、传播及发展的?(3)

时间:2022-09-26 18:24人气:来源: 德清关注

1967年,在古代附壳珍珠常规化培育的发源地德清,沈志荣开始了对珍珠养殖技术的研究。沈志荣在熊大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送片工具及植片部位进行改进,使珍珠蚌小片插种过程更易操作,珍珠生产的质量更易掌控。当时常规淡水珍珠的培育采用的是自然产蚌类,但由于过度捕捞,蚌类资源逐渐稀缺。珍珠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破坏。为解决蚌源受限的问题,1970年,沈志荣开始对三角帆蚌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经过5年的实验和探索,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最终取得成功,有效地解决了育珠源不足,珍珠生产受限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珍珠养殖范围。提高珍珠质量技术和三角帆蚌人工繁育技术是我国现代珍珠培育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1975年,江苏吴县黄埭首次发生“蚌瘟病”,之后该病陆续在全国主要珍珠养殖区域大面积爆发,沈志荣于1986年担任了农业部下达的“防治三角帆蚌蚌瘟病课题”课题组组长,在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该病原体的分离提纯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沈志荣首次提出了蚌瘟病的致病原为病毒的观点,并初步确定了病毒的基本特性。

其后他进一步对三角帆蚌蚌瘟病病毒的精细结构与基因组及多肽进行研究,提出了蚌瘟病的有效防控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显著成效。至此,中国现代珍珠培育技术基本成形。

如今,中国珍珠在世界珍珠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产量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0%以上,而且拥有优质的质量,完全可以媲美日本珍珠。

文章原标题:《中国人工育珠的起源、传播及发展》,原文刊载于2015年《浙江农业科学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德清关注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