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技术集成增产 田间比武减损

时间:2023-10-17 16:36人气:来源: 新华网

  山东省乐陵市孔镇镇吕门楼村的一块玉米地里,随着收割机轰鸣前行,一个个金灿灿的玉米棒被收进车斗,一行行玉米秸秆被粉碎还田,几台旋耕机紧随其后作业。“今年玉米亩产量达1400斤,每亩地能比去年多收200斤。”吕门楼村党支部书记吕廷良兴奋地说。

  吕门楼村的耕地位于乐陵市10万亩“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内。为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当地将村里的耕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同时全面推广落实了“六统一”技术,即供种、深耕、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管理模式的统一,提升科学种田水平。

  “就拿深耕来说,前两年秸秆还田后,第三年就要深耕深翻,这样就能不断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耕地质量提高了,产量也就有了保障。”吕廷良说,当地还开展农技指导,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技术要点和专家指导,粮食生产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落地换来好收成。作为农业大市,乐陵市今年纯作玉米种植面积近88万亩。“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万国说,从测产情况看,全市玉米平均亩产1404斤,较去年增加100斤;其中“吨半粮”核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1713斤。

  不仅纯作玉米增产丰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样迎来“一田双收”。在禹城市禹兴街道姜庄村,种粮大户田光的80亩复合种植地块刚完成收获。“今年玉米平均亩产1500斤,大豆亩产150斤以上,均比去年有所增产。”田光说。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二年。针对农户反映较多的“机器不配套,种植、收获、管理太麻烦”等问题,山东在总结去年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今年对种植模式、株距行距等细节进行优化,为稳粮增豆、稳产高产提供保障。

  田光对此感受明显。他将去年的四行大豆、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今年改为四行大豆、三行玉米间作种植。“选用这种模式能更好找到合适的机械,种植和收获都很方便,省时省力。”田光说。

  禹城市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14.11万亩,规模居山东省首位。“我们还推广了封闭除草、适时化控等技术,尽力解决田间管理难题。”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培强说,以封闭除草技术为例,在大豆玉米播种后及时喷施除草剂,改苗后除草为苗前除草,可有效降低草害。

  既注重技术集成增产,也重视机收减损。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小梁韩村的玉米地里,一场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正在进行。5名农机手拿出看家本领驾驶玉米收割机,将玉米收入仓中。收割完成后,裁判员随即拿着取样框进入作业区,现场测算机收损失率。

  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赵虎镇寇庄村农机手郭学武说:“收割前就进行了充分准备,全方位保养和调试机械,收割时求稳不求快,这样能尽可能地降低机收损失。”

  机收是确保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今年秋收,山东多地通过改良更新农机、培训农机手、组织田间技能比武等方式,引导提升机收作业质量、降低损失率,确保秋粮丰收到手。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