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让绿色皖货成安心首选

时间:2021-12-09 17:55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一以贯之的朝阳产业。

  省委、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加快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三地一区”的责任担当。截至去年底,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8788个,产值1652.6亿元。

  谋划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打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安徽农产品、安心好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全省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由“十三五”的1.753万亿元发展到2.568万亿元,建成1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

  重点建设8个稻米和小麦产业集群,到2025年小麦全产业链产值达1680亿元以上

  初冬,秋收秋种已结束。在皖江沿岸的怀宁县,国家级龙头企业安徽稼仙金佳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收上的稻谷一车车入了仓,高大的厂房内机器轰鸣。“每天加工约300多吨大米,七成销售到沪苏浙地区和沿海省份。”企业负责人邱张生告诉记者。

  抓起一把刚加工出的大米,油光润滑,晶莹透亮,一股淡淡的清香。“想占领长三角中高端市场,就得生产更优质的大米。最近几年中高端米份额一年增加5个百分点。”邱张生介绍,去年刚投入了1000多万元改造生产线,从“一次色选”到“三次色选”,大米杂质大幅减少。打造优质粮直属基地,推广稻鸭、稻虾共生等生态、绿色农作方式,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安全投入品使用和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确保原粮生产符合绿色标准。

  安徽农业“大”,首先体现在主粮上。

  安徽省是国家5个主要粮食输出省之一,其中水稻产量和商品率均居全国前列。“但短板也很突出,水稻单产偏低,大型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短。要打造千亿产业必须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和引进龙头企业促进融合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表示。

  位于桐城市的安徽省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生产的“绿福”长粒香籼米荣登“中国好粮油”一级产品榜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刚刚跟香港一家公司签署了协议,合作生产高端婴儿米粉,这也是市里‘双招双引’的重点项目。”公司责任人姜斌介绍。

  着眼千亿绿色产业目标,安徽省将进一步优化水稻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沿淮优质糯稻产业集群等4个稻米产业集群;加强“双招双引”力度,加大“南陵大米”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介,重点扶持“稼仙”“绿福”等12个优质稻米和食品品牌。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安徽省小麦产业入选全产业链重点链。小麦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加工发生可喜变化,加工企业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但也存在小麦种植标准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品牌带动力不强等问题。”杨亚明坦言。

  打造千亿绿色产业,安徽省将根据现有面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区域分布,重点招商引进面制品精深加工和“中央厨房”等商贸物流销售两大类型企业。到2025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4240万亩,产量保持在1700万吨以上,小麦全产业链产值达1680亿元以上,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集群、中筋小麦产业集群、软质小麦产业集群、饲料小麦产业集群各1个,建设百亿元企业1个、亿元以上企业100个。打造烧饼、馒头、面条等地方特色面制品之乡80个。

  发挥农特资源多的优势,壮大茶叶、中药、林特等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药材、蔬菜、林特……安徽地理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很大程度体现在特色产业品种多、质量优,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重要产业支撑。

  砀山酥梨是传统地方特色林特产品,近年来在绿色种植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迅速壮大。“通过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县,目前砀山酥梨的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到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8.9%。实施砀山酥梨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经营主体的信息化管理。”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主任汪保记介绍,砀山酥梨品牌价值,由2015年的36.17亿元飙升到2018年的190.64亿元。

  安徽省拥有林地6740万亩,去年全省林特产业总产值1050亿元,“三品一标”累计155个。打造千亿元绿色产业,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林特基地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总产值达到1480亿元,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

  当北方的酥梨收获结束后,在皖南,一种可以药用的菊花进入了采摘的高峰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