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90后”村书记上任“三把火” 烧旺綦江乡村振兴

时间:2021-10-14 11:13人气: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选优配强村级“领头羊”是关键。其中,年轻干部就是这支队伍中的“生力军”。

  “90后”的綦江区三角镇塘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贵林,就是“一肩挑”大军中的一员。从村民的“不信任”到“信得过”,从村干部的“不跟跑”到“脚跟脚”,从村务工作“件件难办”到“件件办好”,两年时间里这个年轻的“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实现了人生蜕变。

  上任之困:三把火烧不起 

  近年来,綦江区委组织部大力推动“本土人才回引”工程,打通镇政府临聘人员刘贵林就进入了三角镇党委的视线。

  2019年6月,刘贵林带着满腔热忱回到了家乡,担任塘垭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他给自己定了任职目标:要为全村办几件实在事,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刘家娃娃,回来了!在哪念书哟?”上任的第一天,村民在村办公室见到白白净净的小刘,完全没把他和新上任的副书记划上等号。

  刘贵林激情满满,经过一个月的“摸底”,大胆抛出了“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全体村干部分组挨家入户走访,个别村干部说“我们才走完,你是本村人就不给你带路了”;第二把火是改建村办公室,村民认为他是天方夜谭,村上没钱镇上不补,“小娃儿不知柴米油盐贵”;第三把火是规范干部工作制度,每周一开例会,“天天开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90后”不认怂,越是艰难越向前。刘贵林不断地给自己打气。

  破题之举:为村民办实事 

  刘贵林有股子牛劲。没人带路,自己顶着烈日挨家挨户访;没钱改建,天天上门找镇领导要、找部门支持;村干部不喜欢开会,见谁有空闲就主动上前沟通工作……

  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全村8个村民小组、702户,刘贵林逐一上门“见了面、认了门”。脱贫户王德强还记得,当时刘书记上门了解他因缺技术致贫,专门介绍他学泥水工,现在王师傅做一天工可以挣300元。

  经过刘贵林的“死缠烂打”,第二把火更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綦江区级部门支持40余万用于村办公室的改建项目,镇财政支持5万元用于办公设备添置。50多万元的村级办公阵地改建经费全部到位。

  不仅如此,村办公室也变得热闹起来,来办事的、来咨询政策的、来找刘书记聊天的……村干部们无意间有了新变化,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有了新进展,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刘书记“汇报”。

  2019年9月,刘贵林顺利从副书记被选为书记。好事成双,塘垭村村级办公阵地改建工程如期动工。

  现在,来村办公室办事的村民常打趣刘贵林:“白净小刘”变成了“黝黑老刘”。但再也没人喊“刘家娃娃”,而是老远就大声喊“刘书记”。村民心里有杆秤,办实事的干部村民就认可。

  发展之道:引能人兴产业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起来了,群众才能富起来。

  2019年12月底,年味越来越浓,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回家过年来了。

  刘贵林又“动起了歪主意”:村上的党员全出动,发挥党组织作用,邀请“在外能人”回乡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当天,一共有30名“在外能人”参会,议题就一个“如何让家乡老百姓富起来?”氛围热烈,效果很好,有4人当场表态愿意回乡创业。

  这招很奏效。截至目前,刘贵林先后引回7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包括休闲垂钓1户、仿木栏杆1户、种粮大户3个、开办“农家乐”2家,新引进高端水产养殖1户、中药材种植1户,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年产值超1000万元。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塘垭村和紧邻的彭香村引回25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还抱团成立了牟坪农业生态园,共流转土地3300余亩,发展中药材、高品质水稻、垂钓、花卉等产业,带动当地留守妇女、老年人等200余人打零工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1万余元收入。

  今年6月,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村民高票推选刘贵林为塘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选刘书记,我们信得过。”

  刘贵林常说,“群众小事就是他的大事”。下一步,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他的想法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把村子变美,人居环境要上档升级;二是把产业做强,生态园要差异化发展。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