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海东花海经济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2)

时间:2021-08-02 17:00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同时,积极发挥旅游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通过农业采摘园、农家乐餐馆、乡村民宿等对就业者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弹性较大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就近吸纳本地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妇女、中老年闲置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进一步发挥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卯寨景区吸纳本村和周边村的剩余劳动力800余名,每月每人实现经济收入3000元左右。

  “这几年我们接连举行梨花节、洋芋花海艺术节等活动名气越来越大,来这儿休闲旅游、赏花品果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乐都区旅游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说。

  如今,海东“花海经济”直接催生了“田园观光游”“观光采摘游”“民族民俗游”等多种乡村旅游形式,带动了1019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年接待游客3936.8万人次,营业收入3.35亿元,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数达21225人次,实现就业人数17732人,有效带动了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依花增收开辟农村致富路径

  花海经济,是传统种植业与乡村旅游的一次相逢,不仅让传统种植业的价值大大提升,在吃和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赏的功能,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更为鲜活的内容,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径。

  油菜籽、洋芋和果树是海东的传统农业产业,其中,油菜籽、洋芋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5.8万亩和81.7万亩,果蔬栽植面积达到9.39万亩,油菜花、洋芋花、果花“三朵花”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前来赏花观光、休闲娱乐。

  市委市政府基于这一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迎合市场需求,引导市民消费,把乡村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打造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油菜花、乐都区下寨梨花、乐都区峰堆洋芋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下川口桃花、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杏花等农作物花海品牌,丰富拓展了“田园观光游”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2020年,农业观光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营造了“自然风光好,乡土气息浓”的乡村观光农业文化氛围。

  同时,海东统筹推进投资开发型花海经济。结合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统筹安排项目资金0.47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1亿元,吸纳社会资本0.7亿元,成功建设了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卯寨、民和县西沟乡南垣牡丹园、民和县古鄯镇山庄村七里寺花海、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花海、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化隆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等集民俗文化、观光采摘、生态休闲、花海体验、产品加工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各示范村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在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基础上,发展规模小而观赏效果强的花海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150人就业,年人均收入1.84万元,年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实现景区门票、农家乐餐饮、特色小吃、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年平均积累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

  “花海经济”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

  “很多人在闲暇时光都喜欢找个花香四溢的地方享受生活,每年花开、果品上市季节,前来休闲观光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海东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最早的蔬菜种植,到如今依托花海经济,融入文化、旅游等元素打造休闲度假地,一二三产联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效益在海东日益显现,真正做到“绿了山坡、富了农民”。

  花海经济是一个潜力深厚的朝阳产业。如今,田园景观、特色产业、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乡村特有资源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宝贵资源和创意来源。

  下一步,海东市将花海经济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使海东花海资源串点成线,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知名度。同时,深入挖掘各景区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依托花海资源发展餐饮、亲子、住宿及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品,打造产业品牌,提高花海经济效益。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设置手工艺、民俗及农事体验活动,科学开发花卉特色旅游商品,深入挖掘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和旅游项目组合,充分体现生态及文化特色,加快补齐花海景区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发展民宿产业,让游客安心“住下来”。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