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虫口夺粮——绿色防控成长春现代农业生产新标配

时间:2021-08-02 10:49人气:来源: 长春日报

  智能监测全程守候、精准防控准备就绪、飞防作业高效起航、生物防治严阵以待……一张张绿色防控网在广袤的田野上接连展开,这既是长春市防控病虫危害保丰收的重要举措,更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特点。

  今年,长春市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为2393.6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2043.87万亩,水稻播种面积为284.9万亩。如何既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能持续推进农药使用总体减量化?

  长春市继续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积极开展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筹措本级预算资金、各县(市)区财政资金,集成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模式。有效降低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长春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提升植保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构建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如今,绿色防控已成为长春现代农业生产新标配。

  光纤、物联网进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管理……眼下,正是田间管理作业的关键时期,发生在双阳区亿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变化让人欣喜。“这就是智能防控的新方式!经过物联网运算,有没有病虫害发生,是否需要用药,植保情况尽在掌握。”对于今年的田间管理,合作社负责人信心十足。

  这正是“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站带来的改变。目前,长春市在九台区、双阳区均已启动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项目,新建23处玉米生产“四情”监测站、20处水稻生产“四情”监测站以及20处畜牧业标准化监测站,并在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00处温室作物监测点。

  1.大数据监测精准“智斗”

  “有了这个监测站,合作社植保不再盲目用药!依靠大数据,防控成本降低了30%。”作为长春市打造区域农作物生长全过程数据档案及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一环,“四情”监测站将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科技保障。

  那么,“四情”监测站又是如何监测病虫害的?利用大田物联网系统,监测站在农田里安装土地传感器、360度高清摄像头、微型气象站、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置,远程采集农田作物的影像资料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传输至平台。

  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文冬介绍,目前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监测面积6450亩,辐射面积达到了3万余亩。这些数据将成为农业科研在植物生理生态、选种育种、节水灌溉、防控病虫危害等研究方向的基础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监测预报是植保绿色发展、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手段。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今年,长春市利用省级项目资金,在全市安装了7台太阳能智能昆虫性诱设备,重点对草地贪夜蛾加强监测预警。

  在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试验田里,一款专门针对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研制的监测设备,每晚都会通过上百米高的光源监测引诱害虫。“一旦发生虫害,高空测报灯就会引诱大量害虫进入虫箱,提供第一手情报。即便未发生虫害,高空测报灯也会根据测报情况,进行综合防治。”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德明说,贪夜蛾随着高空气流飞行,受到侵袭的农田将会减产10%~25%以上,最好的防控方法就是早发现、早预防。

  规范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长春市各监测网点将收集到的粘虫、草地螟、玉米螟等监测数据及时汇总上报,建立起多元化预报发布体系,提升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将病虫害防治从“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确保农药适时施用,高效利用。

  2.技术“卫士”集成推广

  “种植初期,我们就提前有了主意。通过轮作、膜下滴灌等种植技术,进行绿色防控。”在榆树市环城乡,增益合作社将土豆、毛葱、西瓜等经济作物与玉米进行轮作,从根本上抑制杂草生长、虫害发生。

  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告诉记者,一些病虫害可以在土壤里存活多年,连年种植会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最好每隔3-5年轮作一次。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水分将会慢慢进入作物根部,这样一来只有覆膜的中心区域水分充足,杂草籽很难在土壤中生长。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