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四川仁寿:让撂荒地变身为丰收的“粮袋子”

时间:2022-04-23 21:58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通过社区集体股份联合社集中收回土地,将农户土地经营权委托给联合社,联合社引进业主共同经营粮食产业,不但实现粮食种植规模化,还使原来的部分‘撂荒地’也变成了‘粮袋子’!”日前,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3组,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冬一边指导村民操作旋耕机为育秧田翻土,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又是一年春耕到,为确保应播尽播、应种尽种,仁寿县创新举措,通过“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公司+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和等多种方法,精准施策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让撂荒地身为丰收的“粮袋子”。

站在钟祥镇龙桥社区的田埂上,一块块耕地井然有序,村民们忙着翻土、开沟、除草,忙碌的春耕画面处处可见。“以前这些田地大部分都没人种,看着都心疼,但村民也无能为力,他们即使勉强耕种,效益也很差。” 龙桥社区3组组长郑玉仙说,自从社区探索开展“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公司+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后,荒废的田地有人种了,村民也有了新的收入。

钟祥镇相关负责介绍,在该模式中,集体联合社、公司和农户按照1:7:2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农民以土地入股,可以获得流转费用和20%的土地分红,同时,还能在基地内务工挣钱。

目前,龙桥社区已从316户农户手中,集体流转土地708亩,集中连片打造水稻、油菜、大豆轮种现代化机种机收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

一镇一策,各有“妙计”。走进板桥镇青龙社区,复耕复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在挖掘机的助力下,原本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了可耕种的田、土,党员志愿者和村民们正在地里翻土、锄草,有序进行复耕作业。

“2021年底,我们排查出撂荒地345亩。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自行复耕、发动群众代耕代种、鼓励业主流转和套种、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复耕复垦等举措,让撂荒地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青龙社区党委书记欧阳运清告诉记者,特别是代耕代种模式,大家积极性很高。

“镇上请来机械和人力对撂荒地进行了翻挖和平整,免费给有劳动力的村民代耕代种,还补贴种子肥料,只需要按时播种,管理好,收成就是自己的。” 青龙社区的群众刘建清说道。

调查摸底是推进撂荒地整治的基础。2021年底以来,仁寿县各乡镇成立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准确统计标识每块撂荒地的承包户及位置、面积、撂荒原因等信息,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全面开展耕地撂荒情况排查。同时,分类制定落实复耕复种措施,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信息,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可查询、可定位、可监管。近年来,全县共复耕撂荒地3.6万多亩。

此外,仁寿县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激活土地要素,既有效治理土地撂荒,也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作用。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0.7万亩。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