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文)(6)

时间:2021-06-05 01:58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一)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强龙头带动,培育一批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抓好市场监管。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营、提质增效,稳步提高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能力。实施家庭农场百千万工程,扶持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农户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生产要素,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生产效率和比较效益,实现种养业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全覆盖、规模新型经营主体网络销售全覆盖、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对在地农民全覆盖。


(二)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聚焦制约全市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有效衔接。重点支持促进小农户生产托管服务,涵盖统一深松整地、集中育秧、统一播种、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仓储等作业环节的服务。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跟踪服务主体服务质量,建立服务主体黑名单制度,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


四、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服务支撑


(一)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科研支撑,形成覆盖海淡水养殖、蔬菜、生猪、奶牛、肉羊、林果、水稻、玉米、小麦、家禽等重点领域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围绕产业发展急需、品种技术集成、区域协同发展要求,着力在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业、林下经济、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健康养殖、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领域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围绕小站稻等本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及引进工作,示范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建立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二)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巩固提升优势种业,开发培育特色种业。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建设天津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支撑体系,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立资源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体系。提升现代种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力争在优势种业育种技术上取得突破。完善提升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创新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和普及率,夯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稳产保供的种子基础。加强种业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作物品种试验示范体系、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和种畜禽核心群性能测定数据管理体系,加强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着力提高重点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推进农机与农艺、信息化融合,提高智能农机应用水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四)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助力农业智能化生产。推动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以智能农业研究院为依托,组织研发团队开展农业遥感、无人机、新型传感器、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研发熟化面向大田精准作业、设施智能种养、果园智慧管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的智能农业技术产品,加速相关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推进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重点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本市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五、推进农业协同发展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人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