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安徽:农业保险深耕广阔天地

时间:2024-01-16 14:04人气:来源: 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已实现全省所有产粮大县全覆盖、已开发500余个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在枞阳县白柳镇公塥村,枞阳国元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走访农户,了解水稻长势。(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摄

在枞阳县白柳镇公塥村,枞阳国元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走访农户,了解水稻长势。(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摄

作为国家农业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正愈发重要,并正从“大而不强”的发展现状,加速驶入深度、密度并举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早在2016年,安徽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宗农作物承保过1亿亩、实现“愿保尽保”的省份;随后,安徽在“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等一系列民生保障险种扩面,保额提标,农户告别了“看天吃饭”,企业系上了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安全带”。

2022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超60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张张保单的背后,是再次播撒的种子、施下的化肥,也是丰收的希望。

守好“粮仓”

粮食生产,一头连着农民切身利益,一头连着国家粮食安全。

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达830.16亿斤,较上年增产10.14亿斤。

丰收印证着不断增强的抗灾减灾能力。“截至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已实现全省所有产粮大县全覆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袁成刚介绍,对于中央政策未覆盖的非产粮大县,2022年起安徽省实施地方粮食作物补充保险,通过“中央基本险+地方补充险”模式给予支持,叠加后保障程度已与产粮大县完全成本保险基本一致,实现“同种粮同享受”。

在种粮大市宿州,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

“2021年宿州市出具了全省首单玉米完全成本保险;2022年、2023年分别承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收入保险1211.1万亩、1261.9万亩,为全市120余万户提供200亿元风险保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州监管分局局长庞军说。

据悉,过去物化成本保险只保障种子、化肥等投入,而完全成本保险包括了直接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等,基本上能覆盖每亩地成本投入的80%。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李翔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粮食作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转化,2022年将水稻、小麦、玉米的每亩保额提高到1000元、860元、700元,覆盖了全部物化成本、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障水平最高可达到粮食种植收入的80%。”

在记者的随机走访中,不少种粮大户笑言,“买保险就是为了抵御风险,如今不用动员,我们每到生产季都自觉投保”。

眼下,安徽还在不断探索粮食作物商业性补充制种保险。

李国庆,池州市东至县人,在香隅镇老虎岗村承包了1230余亩水稻。

“我们这紧邻长江,一到梅雨季就怕发生洪涝灾害。”2023年,李国庆做了当地“吃螃蟹”的人,签约池州市首单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在一定时间内,只要这的降水量达到合同约定的数值,国元保险就能按照规定对我进行赔偿。”

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保险,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是以承保地区所属县(区)气象局发布的降水量为标准, 一定时间内,降水量达到合同约定的数值,即可触发理赔。这款保险可有效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最大化提升理赔时效,切实解决传统农险保险“查勘难、定损难、及时赔付难”等问题。

“粮食产量因灾减产歉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水稻种植的直接物化成本较高而收益不确定性较大。”国元保险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维护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从最初的水稻种植基础保险到创新开展的商业性水稻育秧、育秧大棚、水稻完全成本及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等保险产品,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流程的农险风险保障体系,助力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巢湖监管分局局长陆勇介绍,针对传统作物开发新型保险产品,保障作物生长全过程。比如,针对江淮地区主粮作物水稻在收割期易遭受“烂场雨”的风险推出的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截至2023年10月末,辖内共有290户水稻种植农户为22万亩水稻投保该险种,保费收入1152.24万元,保障金额6591.65万元。

保“价”护航

宣城市水阳镇,幼蟹培育面积4.2万亩,幼蟹产量7500吨,占全国的1/7。基于资源优势,当地逐渐形成特色水产业集群,拥有171个水产养殖合作社。

水阳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加入合作社进行一体化幼蟹养殖的农户达113户,养殖面积2000多亩,每年生产优质幼蟹70万斤。”该合作社负责人叶飞介绍,幼蟹养殖周期达10个月,市场波动性较大,养殖户的风险不小。

为提升养殖户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国元保险推出幼蟹目标价格保险。宣城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成立联合价格采集工作小组,选择试点范围内投保主体幼蟹出售的农户进行价格采集,定期发布,作为平均价格计算的依据。保险期结束时,当保险幼蟹的平均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

“我们与国元保险签订了承保协议,50亩幼蟹有了31.5万元目标价格保险保障。”叶飞说,“这样就算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养殖户收入也有保障。”

农业保险,始终在与时俱进。

安徽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开发特色农险产品。袁成刚介绍,辖内保险公司在全省64个农产品优势区选择特色品种开发并提供农业保险保障,加快实现“一县一品”目标。目前,已自主开发110余类地方特色农产品500余个保险产品,基本覆盖省内种、养、林、渔主要特色品种。

“围绕特色农业开发施集茶叶、龙岗芡实、全椒碧根果、明光绿豆4个地标专属保险,附加优质农产品品质和溯源产地保险,为6.13万亩地标农产品提供了6235万元的生产风险保障和1357万元品质保证保障,有效化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的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滁州监管分局局长王宏坤说。

放眼全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创新产品开发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鸭苗价格指数和“商业保险+互助组织”淡水养殖保险等试点,传统成本保险以外的各类创新险种拓展到70余个。此外,探索研究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险、古树名木施救保险、林业碳汇价值保险等一系列服务农业生产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型的特色险种,不断提升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

截至2023年10月末,全省特色险保费规模达17.40亿元,同比增长44.88%。

探索“保险+”

数九寒冬,走进亳州市蒙城县漆园街道的黄牛养殖棚内,体感温度立马上升。

“三面保温膜覆盖,室外零下10℃,棚内温度仍保持在10℃左右。”2023年当地的养殖户潘军为65头肉牛购买了保险,并且凭借保单增信功能,以肉牛活体抵押,获得蒙城农商银行65万元贷款,他告诉记者,“每头牛保额1.5万元,保费每头500元,自缴保费只要100元。我还凭借保险出具的保单,向银行申请肉牛活体贷,每头牛贷款1万元,政府给予50%比例的利息贴息。”

“2023年,我们开发了肉牛振兴计划专用的地方财政肉牛养殖保险和商业性肉牛养殖保险,保险条款更加惠民。”魏李翔介绍,保额从原来的每头4500元至10000元上调至8000元至15000元;基准费率从原来的6%下降至4%,最低可降至3%;肉牛参保条件,从原来的月龄8个月起保、观察期1个月,降至月龄6个月起保、观察期10天。

农业保险具有联系“三农”紧、了解需求快、服务网点多等优势,安徽正不断丰富农业保险服务内涵、拓展功能外延,探索一条金融保险支农惠农、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袁成刚介绍,综合运用“农业保险+担保+信贷”“农业保险+基金”“农业保险+期货”等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构建“政银保担基”多链协同新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

“部分产险公司对接华安资本、长江期货,成功推动生猪饲料、生猪目标价格、鸡蛋、玉米、大豆目标价格‘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岳西、宿松、望江等县,运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为有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保险新动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庆监管分局副局长倪朝晖说。

除了“农险+期货”,在“农险+信贷”方面,安徽省引导保险机构和银行机构深度合作,通过农业保险数据评级、保单质押等增信方式提高农户信用等级,达到以险促贷、以贷促险的良性循环格局;在“农险+基金”方面,支持引导保险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动,结合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实际发展需求,向总公司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参与安徽省新兴产业母子基金以及绿色食品等农业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农险经营机构已与16家银行合作开发保单质押、农业担保、活体贷等信贷产品37个,为1.42万户次农户提供增信26.57亿元;开展“农险+期货”价格保险业务287笔,项目涵盖生猪、玉米、鸡蛋、饲料等品种,提供风险保障近20亿元;通过险资直投支农项目、开展农业保险产业基金—振兴保模式等方式,扶持种植养殖及涉农产业项目61个。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