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种养更新只为乡村更兴

时间:2021-08-05 15:22人气:来源: 井冈山报

  蜘蛛从实验室走向了稻田。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高桥楼镇拿溪村,这个距离三湾改编地约50公里的村庄,正绘画着乡村振兴的新景象:一边是乡村旅游业态的更新,一边是水稻种植技术的更新。 

  而这一“绘画作品”的主创者,正是永新县中蝶种养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合作社在有机水稻种植的探索实践中,已逐步实现稻鳖共生、稻蜘蛛共生的生态型养殖,吸附当地460多户村民参与“农户+合作社”模式实现增收致富。目前,拿溪村已有300亩有机水稻、1万平方米育秧基地及中蝶泉水塘农旅项目。 

  步入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秧苗铺满田野,泥土芳香弥漫,蜘蛛在“捉虫”,甲鱼在“肥田”。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水稻和甲鱼成品已连续4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已经是有机水稻了,为什么还要更新技术? 

  “探索更有效益、更生态的种植模式,让农民愿意跟着种,让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危云云是中蝶泉水塘项目运营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在推广种植与平民消费的目标上,有机水稻还需提升品质、产量,降低成本。“现在我们正在将井冈山大学生物研究院肖永红教授研发的《基于广食性天敌蜘蛛和有益菌复合剂的水稻生防技术》转化为实践,期待利用蜘蛛的层级性,进行生态杀虫。”而这,正是利用生态平衡,在稻鳖共生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生物防治,以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产业的科技元素在“不断更新”,项目的运营也有了新业态。记者了解到,中蝶泉水塘农旅项目自2016年开始运行以来,已打造游客服务中心、真人CS、攀岩、丛林穿越等多个业态。为进一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今年7月15日,“水上乐园”开始开门迎客。 

  “不断更新,实现拿溪村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中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海云告诉记者,合作社正是凭借着不断更新的干劲,在有机水稻的种植中,有了大米加工生产线、有了育秧中心、有了农庄、有了乡村旅游,一步步将产业融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下一步我们还设想打造康养产业,为乡村振兴再添力。”胡海云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开始,拿溪村已有80户村民加入“稻鳖共生”模式开展有机水稻种植,实现每户每亩年增收1500元;2021年,育秧基地的服务面积已达2万亩,覆盖永新13个乡镇,实现集中育秧与机插秧;2020年,中蝶泉水塘农旅项目年接待游客量达3万余人次。 

  产业兴,农民富。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当地村民60余人就业,吸收360多名村民参与入股分红,每年可安排季节性务工人员3000余人次,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达500万元。中蝶种养专业合作社在2018年获得永新县扶贫贡献奖。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