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3)

时间:2021-06-25 14:58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顺利通过验收的同时,重点培育市场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滑丰”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了“御麦园”手工挂面等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结合的过程,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从制度、政策、技术、经济、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和维度入手,对传统农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滑县小麦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以小麦产业为代表的滑县粮食产业在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对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业化的内涵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采用,外延是先进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城镇化的本质,则是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在工业化驱动下,在一定空间内的集聚、组合和发展。下一步要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能、确保供给保障能力不滑坡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培育、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工业化、就地城镇化,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他们能更充分地分享发展成果。

  多策并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先天具有“弱质性”特征:农业生产本质上是生物体的生长活动,不仅受到空间不可移动性和时节固定性的双重制约,其物质、能量来源和利用、转化速率也无法与工业同日而语。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大投资改进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通过转移支付和各类补贴提升农民收入;第二阶段,实施集约化的农业结构性改革,逐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实现去补贴化、去保护化。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层面全方位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瞄准消费者需求,延伸产业链,打通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更好地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激发农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农业禀赋的复杂性决定了制度安排的多样性,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正是发轫于小岗村群众的自发性制度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当前,滑县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经完成,宅基地确权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农民与土地、小农户与大农业两大关系不断变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总结基层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股权自愿、有偿退出和转让机制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组织、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土地对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仅仅是一个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资金、风险规避、生产基础设施(道路、水利、仓储等)、技术扶持、政策补贴等各方面的要求,需要加以支持。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是短板,需要通过引进人才加以解决。这些都是生产主体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目前,在土地流转,或者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上,只是看到了土地规模门槛的最短板,而忽略或者没有同等程度关注其他因素。促进土地流转必须放弃仅仅扩大土地生产要素规模的做法,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均衡配置。这样才能将改革的制度红利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