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用“牛劲儿”谋“牛事儿”——桦甸市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记事(2)

时间:2021-06-25 10:10人气:来源: 吉林日报

  为了鼓励扩群增养,激发养殖户热情,桦甸市为养殖户提供每户额度4万元、为期3年的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农户以土地为抵押物,饲养2头能繁母牛,获得4万元免息贷款,年售2头商品牛,年收入2万元以上。

  如今在永吉街道像史振中一样靠着贷款政策,扩大规模的养殖户已发展到30多户。无论是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还是用肉牛作为活体抵押物申请贷款,本质上都是聚焦“三农”短板,破解融资瓶颈,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大胆创新。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就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体系。

  桦甸市在落实“吉农牧贷”等政策性贷款基础上,积极探索金融助农新模式,发动农行、邮储、农商行、惠民银行等8家银行机构推出18款金融产品,编印了《2021年肉牛养殖金融产品》手册,在各乡镇组织召开“银农”金融对接会10场次,扶持一般户和养殖大户发展肉牛产业。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3241户21866.48万元。

  典型带动,煤矿工人变“牛倌”

  关闭煤矿养肉牛,桦甸市永盛煤矿300名工人转行了。

  永盛煤矿始建于1994年,矿区保有储量290万吨,可采储量180万吨,生产能力15万吨/年。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政策趋紧,开采煤层厚度不能满足机械化开采要求,深度开采难度大和煤矿资源近于枯竭等原因,300名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富?怎样富?成为一道历史的难题。

  思变!寻变!变中求新!这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省、市相继出台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利好政策,永盛煤矿看好“牛经济”这一“钱景”,煤矿工人集体转型搞养殖。

  在经过充分考察和调研后,今年4月,永盛煤矿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破土动工,计划投资7400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4栋,配套建设草料库、青贮窖、管护用房、防疫室等现代化设施,打造绿色育种繁育-技术培训-养殖屠宰-有机肥加工-销售-生态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将肉牛全产业链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做强做大。

  将废弃矿山的闲置土地和空闲房屋利用起来,借助政策的东风,曾经一度停产的企业,如今重焕生机。

  在永盛煤矿2000头肉牛养殖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有序作业,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已完成2栋现代化圈舍的主体施工。

  据永盛煤矿肉牛养殖项目经理李兆海介绍,预计10月末,黄牛可实现入栏,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为他们提供饲料、市场等配套服务。项目投产后秸秆用量可达7000吨,辐射面积10公里,企业还大力推进“粮改饲”项目,承包60多公顷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一方面满足了肉牛饲草的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矿区因地势塌陷发生内涝,造成玉米减产、绝产的情况。

  永盛煤矿领导的干劲儿足了,工人的思想“通”了。

  把有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无人问津的废弃矿山和闲置矿区转变成投资开发的新旺地,永盛煤矿的成功转型带起当地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热潮,不少乡镇组织农户去考察学习。

  永盛煤矿的“变中求新”,仅仅是桦甸市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桦甸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肉牛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今年6个千头以上规模项目落地,让肉牛产业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县域经济突破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从副业到主业,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桦甸市肉牛产业踏着历史的足音,正走向高层次和新境界,成为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强的畜牧强业。

标签:

热门标签